變化的發生,得益于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的實施。“以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為重要抓手,我們實現了大部分撂荒、分散、零星田地的整合和田地連片機械運作,有力促進村集體、村民、托管服務主體三方共贏。”茂名市委常委、高州市委書記王土瑞說。
截至目前,高州全市有專業服務公司、農民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服務專業戶等類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236個,從業人員2000多人,專業服務公司和服務型農民合作社數量超過服務主體總數額1/3。2021年,高州農業社會化服務面積超11萬畝次,其中服務糧食作物面積9.5萬畝次,服務帶動小農戶7500戶。
如今,高州農業社會化服務邁入快速發展階段,服務范圍已延伸至經濟作物、畜禽養殖等領域和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探索了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撂荒地復耕種糧的長效機制,形成了種類繁多、形態各異的發展模式,取得了可供推廣借鑒的寶貴經驗。
破解瓶頸
閑散土地實行規模化經營
——
暮冬時節,走進高州廣袤的田野,地里四季豆、尖椒、玉米長勢喜人,一派綠色的田園令人仿佛置身于春天里。不過,種了半輩子地的荷花鎮潘龍村村民陳叔已經很少出現在田間地頭。
“我一個人種地,辛苦不說,除去所有開支,一年下來掙不了多少錢。現在流轉給別人發展產業,不僅有了租金還有了別的工作機會。”陳叔說。
在潘龍村,采取合作共促模式與高州市龍富專業合作社雙向發力,向群眾租賃土地建立了辣椒、水稻種植基地約100畝,年產值達到20多萬元,累計提供180多個就業機會,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這是高州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的一個縮影。
作為農業大縣,高州曾憑借高產、高質、高效的“三高”農業名揚全國,被譽為“廣東省山區綜合開發的一面旗幟”。隨著時代進程的推進,小農戶眾多、散地碎田普遍存在等問題,已經制約了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步伐。
誰來種地、怎樣種地?如何破解分散的小農戶土地經營細碎化、生產效率和效益低等現實難題?圍繞促進農業服務業高質量發展,近兩年,高州展開一場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實踐探索。
高州率先從土地這一農民賴以生存的根本入手,推行土地預流轉到村集體。目前,高州出臺《高州市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實施方案》《高州市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以獎代補方案》,統籌省級涉農資金對符合獎補條件的土地流入方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進行獎補。按照“土地預流轉+網上競投”辦法,將土地預流轉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隨后在高州市農村集體資產網上交易平臺對外進行公開競價交易流轉。
數據顯示,高州全市承包土地面積75.24萬畝,已累計流轉31.45萬畝,占比41.8%,有效將零星碎片的“小塊田”轉變成集中連片的“大塊田”,推動農田連片。
土地規模上去了,高州積極探索創新農業社會化服務機制,農戶通過土地、資金入股或聯營,與村集體建立緊密關系,引領小農戶融入農業現代化發展。
近些年,高州將農業支持政策逐步從補主體、補裝備、補技術,向補服務轉變,4年來爭取2000多萬元,重點在糧食生產“機插秧、統防統治、秸稈還田、基肥代施”等環節進行補助,扶持專業化農業服務組織、服務型農民合作社、農機合作社等發展壯大,提供優質的農業生產服務。
為提高農戶接受服務的意愿,高州財政采取以獎代補、服務補貼等多種方式,拿出真金白銀確保服務組織“愿意干”和農戶“能接受”。該惠農政策和地力保護補貼一樣長期實施,在推動托管服務政策落地的同時,也大大提高農戶接受服務的意愿。
針對農戶與服務主體簽約流程規范問題,高州制作示范合作樣本,在全市推廣使用,規范服務組織與村集體、村民的合作關系,保障三方利益。同時,建立高州市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名錄庫,讓村集體、村民更好地了解服務組織,根據需要來選擇服務主體及服務項目。
去年來,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在高州大地全面鋪開,實現田地連片機械運作,促進村集體、村民、托管服務主體三方共贏。目前,該市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51.06萬千瓦,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74.63%,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55.03%。
創新模式
滿足多樣化生產服務需求
——
從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的提供方來看,公共服務組織在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供給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推動形成農業社會化服務新格局,需要不斷創新服務模式,為農業生產者尤其是廣大小農戶提供靈活多樣的社會化服務。
設于石鼓鎮汶水教村的高州市迪豐種植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有成員農戶109戶,分為農業生產技術服務小組、農機作業服務小組、農資服務小組、農產品購銷小組,主打“保姆式”托管,可為種植水稻、玉米、辣椒、番薯的農戶或農業經營主體提供農業生產單環節、多環節、全程托管等服務。
“在我們聯合社,肥料統配統施服務、灌溉排水服務、疫病防疫和統治服務、機播機種機收等機械化服務都可以‘一站式’提供。”迪豐種植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理事長、榮迪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鐘榮迪自豪地說。
以榮迪種植專業合作社為例,去年合作社自種土地700畝,提供全托管服務的土地2000畝,還有機播機種機收等機械化環節服務超2萬畝,既有承包土地的種植利潤,也有提供社會化服務帶來的收益,實現多頭營收。
除了服務組織,村集體也在推進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中發力。
幾年前,石仔嶺街道鎮大嶺村的土地由村民個人經營,單一種植,還存在丟荒現象,空有大片土地資源,村集體經濟薄弱,村民收入微薄。“與其讓土地荒廢長草,還不如整合起來流轉,賺得一分是一分。”該村黨總支書記、村級田長鄧槐波隨之帶頭行動,發動村黨員干部籌集8萬元資金,流轉土地11畝,由合作社統一種植圣女果,合作社第一年就盈利12萬多元。
如今,鎮大嶺村把黨旗插在農村土地改革的第一線,村黨組織做好“服務官”,成立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試行將分散土地預流轉至合作社,或由合作社組織生產經營,或統一對接給企業使用,累計流轉土地1200多畝。
“針對小農戶生產現代化難題,高州立足不同主體、不同環節的生產需要,注重引導服務組織不斷拓展服務領域與創新服務模式,完善單環節、多環節、全程生產托管等服務模式,已經發展了多層次、多類型的專業化服務。”高州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龍國源介紹。
在實踐中,高州因地制宜形成了四種服務模式,有效滿足多樣化生產服務需求。
延伸服務
產前產中產后全鏈條覆蓋
——
高州農村地域廣闊,物產豐富,四季彌漫著花果魚米香甜。隨著農業社會化服務邁入快速發展階段,不同農業產業上的社會化服務需求浮出水面。荔枝、龍眼等水果產業就是其中的需求大戶。
作為全國水果第一縣、中國荔鄉,高州荔枝年產量占全球的十分之一,世界每十顆荔枝就有一顆來自高州,高州還是世界儲良龍眼發源地。瞄準荔枝、龍眼龐大的生產需求,高州市子文合作社近年推出相應的托管服務,打響了招牌。
“經我們團隊打理的果園,去年都增產30%以上。”子文合作社負責人李子文是荔枝龍眼種植的土專家,如今發展了200人的托管團隊,為過百戶果農提供服務,托管面積達數萬畝。
從去年荔枝龍眼采摘期過后,李子文的團隊就開始扎進高州各個大大小小的果園,為果樹提供矮化復壯、藥物疏花等托管服務。“現階段荔枝龍眼都到了關鍵的花期,人為干預及時控穗疏花可提高坐果率。”李子文說。
橫向對比高州各類供給主體,其提供的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種類存在差異。而縱向來看,高州農業社會化服務更是滲透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
由高州市慶宗農業機械專業合作社創設的水稻育苗基地,依靠培育商品秧苗,搞產前服務賺錢致富,同時推廣新技術讓農民群眾增收得實惠。
“我們的自動化水稻育秧機比起傳統的手工作業,育苗不僅節省人力成本,保證育苗質量,還能提高水稻產量。”該合作社負責人馮宗慶介紹,去年晚稻已全部完成收割歸倉,今年新春過后將會啟動新一年育苗工作,目前已收到300畝面積水稻訂單。
記者在育苗基地看到,為迎接新一輪育苗備耕,基地大棚內的育秧機、秧泥已提前儲存擺放。而在另一處廠房,碾米機作業聲隆隆作響,一袋袋經篩選打包后的大米從流水線“吐出”。
除了產前服務,慶宗農業機械專業合作社還為當地農戶提供代耕、代割、碾米等產前、產中和產后一系列作業服務,實現向現代農業的經營方式的轉型。
近些年,高州在重點做好糧棉油糖等重要農產品生產和關鍵薄弱環節服務的基礎上,引導服務組織積極拓寬服務領域,探索在經濟作物、畜禽養殖、產前產后等領域和環節拓展服務的模式和方法。
特別是將綠色種養與農業機械相結合,高州已形成“4+5+3+5”服務內容,即種收環節有良種推廣、育秧(苗)、機耕機插機收、烘干收儲;田間管理環節有農資供應、測土配方施肥、農藥化肥減施增效、農藥安全使用、病蟲害統防統治;培訓環節有種養技術培訓、農機操作培訓、農機使用維修;產后環節有糞污利用、秸稈利用、農產品加工、品牌打造、市場銷售。
一線實踐、提質增效
助推農業現代化加速向前
——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完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創新農技推廣服務方式,建設智慧農業。眼下,科技與農業走向深度融合的高州,正孕育新的豐收圖景。
走進位于高州市石鼓鎮金墩工業園中的廣東浩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公司正在將回收的稻草、玉米秸稈等廢棄秸稈資源通過生物發酵、低溫干燥等多種處理工藝進行加工。
過去,秸稈采取焚燒的措施處理會污染環境,秸稈全部粉碎還田,將超過土壤的消納能力,更會增加病蟲害的發生。如今,通過機械化粉碎離田回收,進行飼料化加工利用,可為肉(奶)牛等養殖企業提供優質的秸稈飼料來源,實行秸稈“過腹還田”。在解決農戶后顧之憂的同時,又增加當地畜禽養殖業和農民的收入,實現農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
“生產秸稈生物飼料,解決了各種廢棄物的處理難題,達到‘變廢為寶’,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該公司負責人鄧洪芳介紹,公司目前日加工秸稈能力達100噸,年加工秸稈可達3.3萬噸。通過秸稈“過腹還田”,每畝地可以節約肥料成本100元。
放眼全高州,截至2021年6月底,全市水稻、玉米、大豆、番薯、花生等農產物秸稈綜合利用率均超過92%,農村循環經濟的發展正走深走實。
依托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的實施,高州傳統農業正朝著智慧農業轉變,農業實現“三增三減”,即作物產量、群眾收入、生態效益增加,勞力投入、生產成本、面源污染減少。
水稻通過全程托管服務,水稻畝產480公斤以上,提高水稻單產60公斤。高州糧食總產量年年增長,年產量40萬噸以上;成本節約190-220元/畝/年、農藥使用降低20%。農戶每畝地所需的農藥、植保人工費用由90元/畝降到60元/畝。玉米全程托管,玉米畝產1000公斤以上,提高玉米單產100公斤,較農戶耕種成本減少29.5%。
通過農業社會化服務,高州還推動服務組織與集中連片規模種植、打造當地特色優勢產業相結合,形成產業集聚,逐步實現農業生產的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建成“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省級專業村58條、專業鎮11個。擁有國家名特優新農產品12個、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5個、“粵字號”農業品牌19個。全市有6種農產品種植面積超20萬畝,6種農產品年產量超20萬噸。高州成為廣東最大水果生產基地、全國最大荔枝產業基地、全國最大龍眼產業基地、廣東最大北運菜生產基地、華南地區最大蛋雞養殖基地、全國最大鱷魚養殖基地。
2019年來,高州獲得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縣、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縣、全國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創建縣及省級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試點縣、家庭農場示范縣、規模養殖機械化示范區(縣)試點縣。高州市農業農村局獲評省農業社會化服務工作先進單位。
高州市農業農村局表示,2022年,高州將繼續建立完善全市托管體系,建設一個市級社會化服務中心,每個鎮街建設一個分中心,每個村委會配備一個社會化服務托管員,通過三級聯動,打造高州社會化托管體系,推動社會化服務工作落到實處。
信息來源:新聞睇多D
技術咨詢&合作:180 2861 2231
推薦閱讀
1、一片葉子、一個大產業,「怡品茗」如何建立起數字茶企標桿?
關于我們 About us
廣州市健坤網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隸屬于廣東省現代農業裝備研究所,是華南地區著名的智慧農業建設服務商。擁有智慧農業全行業領域解決方案,產品和服務銷售覆蓋全國30多個省市地區。
健坤公司深耕智慧農業領域22年,是國內農業信息化的先行者,在現代農業建設領域持續多年開創行業前沿技術。公司以農業信息化技術為基礎,融合人工智能、IOT、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衛星導航等多種技術,已形成“軟件、硬件和服務”三位一體的智慧農業建設布局,首創“數云端”協同模式,提供“農業政務高效化、生產智能化、經營網絡化、服務便捷化”系列應用解決方案,賦能農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健坤公司擁有80多項軟件產品、智能硬件產品30多種,多項軟硬件產品處于國內領先地位,2019年“5G智慧水產”、“農業大數據解決方案”、“農機作業智能監測終端”入圍農業農村部優秀項目名錄;“農作物環境精準感知與節水灌溉技術”上榜廣東省農業主推技術名錄。先后承擔國家、省(市)級重點農業科研項目70余項,為政府、企事業單位等開發專業應用軟件系統100余個,建設服務平臺120多個,提供整體、專業的行業解決方案超過1000項。
公司相繼被評為“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數字農業先鋒企業”、“高新技術企業”、“中國農業信息化最具影響力企業”、“廣州市優秀軟件企業”,同時也是廣東省農業大數據應用示范單位,建立有農業信息化與智能裝備研發實驗室和廣東省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發實驗室。
未來,公司將圍繞現代農業和鄉村振興,不斷鞏固智慧農業服務商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