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種馬鈴薯產業,得益于適宜的氣候、上市時間與其他馬鈴薯錯開和廣闊的市場空間等利好因素,馬鈴薯種植業迅速發展壯大,種植區域已從平海鎮擴大至全縣,涌現出了鐵涌、平海和稔山3個冬種馬鈴薯專業鎮,成為“中國冬種馬鈴薯之鄉”。
新模式:“鮮食玉米—稻—薯”
此前,惠東已形成“稻—稻—薯”三熟制耕作模式,即早稻收獲后種植晚稻,晚稻采收后冬種馬鈴薯。其一方面實現了改善土壤結構、抑制病害,達到綠色化生產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讓當地農田利用率極大提高,種植戶畝產收益最大化。
然而,在經過多年的實踐,研究人員也發現了該模式的一些缺陷,如生產成本高、效益低下,三級作物茬口銜接不暢,土壤水體污染等。為提高稻田糧食的綜合生產能力,2015年,國家農業農村部公益性行業(農業)專項課題在惠東落地,科研工作者著手開展“薯稻三熟制耕地種植體系優化關鍵技術”研究。
去年6月,在惠東縣鐵涌鎮油麻地村驗收示范“鮮食玉米—中晚稻—冬種馬鈴薯”三熟高效輪作模式的階段性成果。專家們為試驗田里的“粵甜28號”玉米進行測產驗收,該品種玉米有高產、優質、抗逆等特性,畝產可達到1494.60公斤。
這種三熟高效種植模式,以經濟作物效益高、生育期短的“鮮食玉米”替代傳統的種植模式中的早稻,縮短了種植時間,解決了廣東省傳統的“稻—稻—薯”種植模式存在的茬口銜接不暢、經濟效益低等問題。接下來,惠東縣計劃將目前的馬鈴薯產業“稻—稻—薯”種植模式優化為“鮮食玉米—水稻—馬鈴薯”種植新模式。
新品種:嘗試引種彩色、加工型馬鈴薯
惠東縣冬季氣候溫潤,最適合優質和市場競爭力強的早熟鮮食型馬鈴薯品種。自上世紀60年代初期引進,已經經過了60年的歷程,惠東馬鈴薯品種不斷試驗和優化。目前,惠東縣主要種植的馬鈴薯品種為費烏瑞它(Favorita)系列品種。
費烏瑞它(Favorita)系列品種,品種早熟,結薯集中,薯塊膨大,長橢圓形適中,適于鮮食且食味品質極好,口感爽滑、味道清澈,是適合出口的優質菜用薯。實際上,惠東的馬鈴薯八成以上在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地的批發市場、大型超市銷售。走向世界的馬鈴薯,成為村民致富的“金蛋蛋”。
近年來,惠東更是加快了推廣更加優良新品種的腳步。通過推廣良種化種植,提升經濟效益。經過反復試驗,惠東縣擬推廣種植產量較大、抗病蟲害能力強的“隴薯七號”;同時嘗試引進彩色和加工型馬鈴薯小規模種植,豐富鮮薯品種結構。
新技術:科技合作引導綠色種植
今年惠東馬鈴薯畝產量都有5000斤以上,與去年相比,畝產約增加200斤,再加上售價創近幾年新高,農戶增產增收樂開懷。這背后,除了天氣條件和市場規律等外在因素外,也得益于近年來對馬鈴薯種植技術的不斷完善、科技利用率顯著提高、產業化進程進一步提速。
同時,惠東縣加強與省農科院、華農大、省農裝所等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重點推廣冬種馬鈴薯“121”節本增效配套栽培技術,即以健康種薯為核心,推廣水肥一體化肥水管理策略和病蟲害綠色綜合防治策略,以小型機械為重點,推廣農機農藝融合的機械化管理技術。
惠東縣近年來致力提升馬鈴薯種植全流程機械化程度,加大專業技術人才的引進和培育力度,加強農戶高產栽培、病蟲害防治等技術的培訓,引導群眾理解、支持和參與綠色種植。
新空間:探索種植區域從沿海擴大到沿江
多方面扶持壯大馬鈴薯產業
在持續推進“四新”產業布局的同時,惠東把發展馬鈴薯產業納入特色農業和產業化發展規劃中,運用“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推進馬鈴薯向“生產基地化、經營產業化、市場國際化”方向發展。
惠東出臺了《關于推進我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措施,從資金、稅收、自營出口、貸款貼息、種薯經營、電商等方面,傾斜支持馬鈴薯產業發展。
惠東縣近年來注重打造馬鈴薯品牌,注冊了“九華”“平海”“奕達康綠寶”“奕強”等冬種馬鈴薯品牌。各產業化組織通過“公司+基地(網點)+農戶”“合作社+農戶”生產模式,充分發揮資金、市場和科技優勢,有效解決了馬鈴薯的生產和銷售問題,帶動冬種馬鈴薯生產快速發展。
今年,惠東縣正在創建馬鈴薯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據介紹,該產業園建成后,力爭到2021年,輻射帶動惠東全縣馬鈴薯產業種植規模達到15萬畝以上,帶動農戶26000戶以上,農戶年均收入高于惠東全縣平均水平20%以上。
為實現這一目標,惠東縣將通過統籌推進“新模式、新品種、新技術、新空間”的產業布局,依靠健坤智慧農業裝備技術和“數云端”應用模式,打造產業園數字農業系統平臺,賦能馬鈴薯產業園一二三產融合、產業園品牌塑造、高效分析與決策,推動冬種馬鈴薯產業優化升級,引導農民積極參與產業發展,形成長效穩定的增收途徑。
農民日報、健坤網絡公司
小坤-TEL:180 2861 2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