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種一棵稻,秋收萬粒米。稻米在疫情防控、國家糧食安全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
近年來,珠海市致力于創新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機制,深入貫徹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三農”工作戰略,并率先在全省范圍內實現全市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全覆蓋目標,有力保障了珠海市農業生產安全、農產品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讓農民更具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
統防統治惠及2萬農戶
為改變“家家防治、戶戶打藥”的傳統病蟲害防治模式,珠海市從2014年起,致力于創新水稻病蟲害防治模式,提高防控能力和水平。經過3年的不斷試驗探索,在水稻病蟲害防治方面實現了農用無人機統一打藥的統防統治模式。并于2017年相應出臺了《珠海市農用無人機統防統治植保作業工作方案》,給予農用無人機統防統治作業補貼,截至2020年,農用無人機統防統治作業補貼達1000萬元,惠及農民2萬農戶。
在實施農用無人機免費為農民打藥的基礎上,珠海市今年進一步出臺農藥配送政策,實施“四個統一”(統一采購、統一配方、統一配送、統一施藥)的水稻綜合病蟲害防治。安排專項資金用于統一采購高效、低毒、低殘留、環境友好型農藥,對水稻常見的“四蟲三病”進行綠色防控,要求防治效果達95%以上。
為落實農藥統一配送工作,建立了珠海站、白蕉站、斗門站、蓮洲站和乾務站等5個統防統治服務站,每個服務站設立配藥區、廢棄物回收區和農藥放置區,并統一規范了服務站工作職責、明確農藥安全管理要求和標準配藥流程,做到配藥標準化、施藥科學化、成效目標化,實現從源頭消除了用藥安全隱患。
每天可防治面積近2萬畝
鑒于目前國家和行業尚未有相關標準,為解決農用無人機操作安全問題,珠海市大膽探索,出臺和完善管理制度:一是對服務方實行備案制度。要求服務方把參加作業的農用無人機、飛防機手、安全生產規范和作業質量標準等報市備案;二是簽訂作業安全規范生產承諾書;三是安排專項資金委托廣州健坤公司開發現場安全監督平臺,并提供作業臺賬、作業照片、病蟲害情況照片、施藥照片、GPS測量面積照片等。切實從制度上規范作業行為。
2019年,應珠海市無人機植保作業信息化監管需求,廣州市健坤網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開發全省首個無人機植保作業遠程監測平臺。打破了以往不同無人機廠商數據不能統一納入監管平臺的局面,實現了飛防作業數據無縫對接。推動智能化農機云服務發展,通過數字農業云服務方式實現智能化操作,讓群眾少跑腿、數據多跑腿。
與此同時,珠海還努力打造技術過硬的飛防專業隊伍。飛防人員的操作水平是關系農用無人機統防統治效果的重要因素。為全面提升飛防人員的專業素能,努力打造一支技術過硬的專業化飛防隊伍,珠海市每年舉辦兩期以上飛防人員專業知識技能培訓,從理論到實操,進行全面系統培訓考核,著力培育發展社會化服務組織,全力推進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目前,珠海市擁有農用無人飛機70多架,飛防機手近100人,每天可防治面積近2萬畝,充分滿足全市農作物病蟲防治需求。
珠海全市水稻種植面積按6萬畝計算(早、晚稻各3萬畝),以水稻病蟲害發生正常年份計,統防統治每造每畝用藥量僅220毫升(按每毫升1克計算,下同),年總用藥量13.2噸,與傳統農戶自防每造每畝用藥1070毫升、年總用藥量64.2噸相比,分別減少850毫升和51噸,從源頭上減少農藥包裝廢棄物達5.1噸,做到農藥包裝廢棄物不出服務站,實現100%回收,由農藥中標單位回收交有資質企業進行無害化處理。
在用藥方面,通過統防統治全面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環境友好型農藥,全面推行優化集成農藥的輪換使用、精準使用和安全使用等配套技術,最大限度降低農藥使用造成的負面影響,在全省率先實現全市水稻清潔生產目標,取得了良好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
來源:南方農村報記者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