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國返鄉創業人員超過740萬,這其中82%以上創辦的都是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類項目;全國從事休閑農業的人員達到900萬,帶動了700萬戶農民從中受益……2017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到12448.8億元,同比增長39.1%;農村網店達到985.6萬家,同比增長20.7%,帶動就業人數超過2800萬人。”這是國家發展改革委上半年公布的《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年度報告(2017年)》中列出的數據。
這些數據只是“冰山一角”。自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發布以來,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步伐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通過“融合”走上了一條全新的發展道路,越來越多的農民也因此“鼓了腰包”,越來越多的新產業、新業態在農村加快發展,有的已成為農業農村發展新活力和新動能的重要來源。
從國家發展改革委農經司了解到,2017年全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19.4萬億元,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之比達到2.2:1,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超過65%;農村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提檔升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營業收入超過6200億元,同比增長25%,年接待游客23億人次,占全國旅游接待游客總量的43%。
變功能分割為有效融合
眾所周知,從全社會的角度來說,第一產業主要指種植業、林業等直接以自然物為生產對象的產業;第二產業主要指工業和制造業;第三產業指第一、第二產業以外的服務業,范圍比較廣泛,包括通訊產業、商業、公共服務等非物質生產部門。
那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中的“一產”“二產”“三產”和上述定義有哪些不同呢?對此,有關專家認為:“從產業分工來講,農村‘一產’還是農業,包括種植業和養殖業;‘二產’就是農產品加工業,也包括加工、貯藏等環節,使農產品變成商品;‘三產’就是農村服務業,包括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等,農村‘三產’是全新的業態,需要大力挖掘潛力。”
專家以浙江為例具體介紹說:“浙江農村的一二三產業融合就做得比較好,他們把農業發展和農村治理相結合,建設美麗鄉村,構建休閑觀光環境,同時還發展了一批特色產業,吸引城里人到鄉村旅游。浙江安吉最早就只是一個產礦的地方,很貧窮,但是后來發展竹產業、茶產業,進而發展生態產業和鄉村旅游,農民自己種植、自己包裝、自己銷售,同時還可以招待來旅游的城里人。”資料顯示,僅浙江省安吉縣遞鋪街道魯家村2017年游客接待量就達51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250萬元。
國家發展改革委農經司有關負責人對媒體記者表示,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新常態下實現“三農”發展新突破的積極探索,是推動鄉村振興、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是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有效途徑。
“以前,農村的功能是分割的,種地的就自己種地,搞養殖業的就自己養殖,與銷售脫節,鄉村旅游也基本是空白。然而,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人民群眾出現了新的消費需求,這就對農產品安全、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農產品采摘之后,不能直接上市,要經過加工、包裝、冷鏈等環節方可銷售。這些客觀需求,也促進了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有關專家表示,不管是農業內部還是外部,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都是大勢所趨。
鼓勵試點示范率先作出成效
《報告》指出,為更好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各地積極開展試點示范。2017年8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在深入實施“百縣千鄉萬村”試點示范工程的基礎上,聯合印發了《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創建工作方案》,提出到2020年建成300個融合特色鮮明、產業集聚發展、利益聯結緊密、配套服務完善、組織管理高效、示范作用顯著的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2017年確定了首批148個示范園創建單位。相關部門也相繼出臺鼓勵政策和文件。
除中央層面外,各地政府也積極助推。天津市將休閑農業、農產品加工業、農村電子商務等領域的扶持政策向重點園區和項目聚集,提升園區產業融合發展水平;吉林省累計撥付財政資金4.86億元,扶持本省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福建省通過實施鄉村旅游“百鎮千村”工程,安排資金6520萬元指導創建了31個休閑集鎮和350個特色村;西藏自治區設立鄉村文化旅游發展基金,通過以獎代補、貸款貼息等方式扶持各地發展鄉村文化旅游。
在各項鼓勵政策支持下,2017年各試點示范初見成效。一大批基礎作用大、引領示范好、服務能力強、利益聯結緊的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融合主體已出現。截至2017年底,全國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各類新主體超過300萬家,新型職業農民超過1500萬人,社會化服務組織達到22.7萬家,已服務3600多萬農戶,托管面積2.32億畝。
千方百計促進農民增收
《報告》顯示,2016年山東省參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農戶戶均增收2680元,占農民家庭經營性收入的40%;新疆自治區昭蘇縣,通過實施特色馬產業融合發展,農牧民人均來自馬產業的收入為1920元,人均來自馬產業增收對畜牧業增收貢獻率達到36.4%,對農牧民人均新增收入的貢獻率達到了19.8%。
從日本、韓國的經驗看,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離不開政府的財政支持和法律支持,同時也要凸顯地方特色,引導各地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積極探索本土化的發展模式。還要讓農戶分享農業產業鏈延伸的紅利,同時制定產品服務標準,建立完善的行業自律體系,重視科技創新、技術推廣以及人才培養。
目前,我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仍處在起步階段,存在產業鏈短、附加值低、層次不高,融合主體帶動能力不強,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尚未充分建立等問題。
對此,國家發展改革委農經司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還將從健全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推進機制、提升政策支持效能、強化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素保障等三方面進一步助推產業發展。
比如,解決農村電商融資難題就被寫入《報告》。《報告》指出,要加強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引導金融機構聯合大型電商平臺,依托國家社會信用信息平臺,搭建以“數據庫+網絡”為核心的信用信息服務平臺,構建中小微企業和農戶信用信息征集、信用評價與應用機制,并通過設立融資擔保公司、風險補償基金等,推動金融機構改善金融服務水平,發放無抵押、無擔保的信用信貸資金。
今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正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牽頭編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其中對建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體系作出了明確安排。
廣東省委省政府在2018-2020年全省創建150個省級農業產業園的指導文件中,也對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做了明確的方向性指引,推動產業園全產業鏈布局、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產增收。
信息來源:國家發改委農村經濟司、中國經濟導報社、廣東農業信息網
2、品牌農業種植領軍人物記:“我要幫農戶兄弟把蔬菜賣出國外,讓大家多掙點錢”
3、蕉嶺這個400畝的種植基地,只需要8個人管理,怎么做到的?
5、健坤智慧農業整體解決方案入選“廣東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優秀案例”
6、心系科研,情懷農業丨中國工程院院士汪懋華蒞臨健坤指導工作
“2017年,全國返鄉創業人員超過740萬,這其中82%以上創辦的都是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類項目;全國從事休閑農業的人員達到900萬,帶動了700萬戶農民從中受益……2017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到12448.8億元,同比增長39.1%;農村網店達到985.6萬家,同比增長20.7%,帶動就業人數超過2800萬人。”這是國家發展改革委上半年公布的《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年度報告(2017年)》中列出的數據。
這些數據只是“冰山一角”。自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發布以來,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步伐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通過“融合”走上了一條全新的發展道路,越來越多的農民也因此“鼓了腰包”,越來越多的新產業、新業態在農村加快發展,有的已成為農業農村發展新活力和新動能的重要來源。
從國家發展改革委農經司了解到,2017年全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19.4萬億元,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之比達到2.2:1,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超過65%;農村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提檔升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營業收入超過6200億元,同比增長25%,年接待游客23億人次,占全國旅游接待游客總量的43%。
變功能分割為有效融合
眾所周知,從全社會的角度來說,第一產業主要指種植業、林業等直接以自然物為生產對象的產業;第二產業主要指工業和制造業;第三產業指第一、第二產業以外的服務業,范圍比較廣泛,包括通訊產業、商業、公共服務等非物質生產部門。
那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中的“一產”“二產”“三產”和上述定義有哪些不同呢?對此,有關專家認為:“從產業分工來講,農村‘一產’還是農業,包括種植業和養殖業;‘二產’就是農產品加工業,也包括加工、貯藏等環節,使農產品變成商品;‘三產’就是農村服務業,包括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等,農村‘三產’是全新的業態,需要大力挖掘潛力。”
專家以浙江為例具體介紹說:“浙江農村的一二三產業融合就做得比較好,他們把農業發展和農村治理相結合,建設美麗鄉村,構建休閑觀光環境,同時還發展了一批特色產業,吸引城里人到鄉村旅游。浙江安吉最早就只是一個產礦的地方,很貧窮,但是后來發展竹產業、茶產業,進而發展生態產業和鄉村旅游,農民自己種植、自己包裝、自己銷售,同時還可以招待來旅游的城里人。”資料顯示,僅浙江省安吉縣遞鋪街道魯家村2017年游客接待量就達51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250萬元。
國家發展改革委農經司有關負責人對媒體記者表示,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新常態下實現“三農”發展新突破的積極探索,是推動鄉村振興、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是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有效途徑。
“以前,農村的功能是分割的,種地的就自己種地,搞養殖業的就自己養殖,與銷售脫節,鄉村旅游也基本是空白。然而,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人民群眾出現了新的消費需求,這就對農產品安全、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農產品采摘之后,不能直接上市,要經過加工、包裝、冷鏈等環節方可銷售。這些客觀需求,也促進了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有關專家表示,不管是農業內部還是外部,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都是大勢所趨。
鼓勵試點示范率先作出成效
《報告》指出,為更好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各地積極開展試點示范。2017年8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在深入實施“百縣千鄉萬村”試點示范工程的基礎上,聯合印發了《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創建工作方案》,提出到2020年建成300個融合特色鮮明、產業集聚發展、利益聯結緊密、配套服務完善、組織管理高效、示范作用顯著的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2017年確定了首批148個示范園創建單位。相關部門也相繼出臺鼓勵政策和文件。
除中央層面外,各地政府也積極助推。天津市將休閑農業、農產品加工業、農村電子商務等領域的扶持政策向重點園區和項目聚集,提升園區產業融合發展水平;吉林省累計撥付財政資金4.86億元,扶持本省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福建省通過實施鄉村旅游“百鎮千村”工程,安排資金6520萬元指導創建了31個休閑集鎮和350個特色村;西藏自治區設立鄉村文化旅游發展基金,通過以獎代補、貸款貼息等方式扶持各地發展鄉村文化旅游。
在各項鼓勵政策支持下,2017年各試點示范初見成效。一大批基礎作用大、引領示范好、服務能力強、利益聯結緊的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融合主體已出現。截至2017年底,全國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各類新主體超過300萬家,新型職業農民超過1500萬人,社會化服務組織達到22.7萬家,已服務3600多萬農戶,托管面積2.32億畝。
千方百計促進農民增收
《報告》顯示,2016年山東省參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農戶戶均增收2680元,占農民家庭經營性收入的40%;新疆自治區昭蘇縣,通過實施特色馬產業融合發展,農牧民人均來自馬產業的收入為1920元,人均來自馬產業增收對畜牧業增收貢獻率達到36.4%,對農牧民人均新增收入的貢獻率達到了19.8%。
從日本、韓國的經驗看,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離不開政府的財政支持和法律支持,同時也要凸顯地方特色,引導各地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積極探索本土化的發展模式。還要讓農戶分享農業產業鏈延伸的紅利,同時制定產品服務標準,建立完善的行業自律體系,重視科技創新、技術推廣以及人才培養。
目前,我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仍處在起步階段,存在產業鏈短、附加值低、層次不高,融合主體帶動能力不強,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尚未充分建立等問題。
對此,國家發展改革委農經司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還將從健全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推進機制、提升政策支持效能、強化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素保障等三方面進一步助推產業發展。
比如,解決農村電商融資難題就被寫入《報告》。《報告》指出,要加強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引導金融機構聯合大型電商平臺,依托國家社會信用信息平臺,搭建以“數據庫+網絡”為核心的信用信息服務平臺,構建中小微企業和農戶信用信息征集、信用評價與應用機制,并通過設立融資擔保公司、風險補償基金等,推動金融機構改善金融服務水平,發放無抵押、無擔保的信用信貸資金。
今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正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牽頭編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其中對建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體系作出了明確安排。
廣東省委省政府在2018-2020年全省創建150個省級農業產業園的指導文件中,也對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做了明確的方向性指引,推動產業園全產業鏈布局、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產增收。
信息來源:國家發改委農村經濟司、中國經濟導報社、廣東農業信息網
2、品牌農業種植領軍人物記:“我要幫農戶兄弟把蔬菜賣出國外,讓大家多掙點錢”
3、蕉嶺這個400畝的種植基地,只需要8個人管理,怎么做到的?
5、健坤智慧農業整體解決方案入選“廣東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優秀案例”
6、心系科研,情懷農業丨中國工程院院士汪懋華蒞臨健坤指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