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空氣污染會影響健康,
農業生產中也會產生污染呢~
為了治理農業面源的污染,
廣東近年來采取了許多措施,
給農民朋友們創造了不少效益。
說到治理農業面源的污染,就不得不提世界銀行貸款廣東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項目,項目旨在減少種植業和牲畜養殖業的污染排放,探索建立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長效機制,保護農業農村生態環境,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過去的2017年是項目實施的第四年,那么,項目取得了哪些新成效?又給農民帶來了哪些實際紅利?
創新機制穩定運行
01
創新構建了農業生態補償機制
針對不同補償對象,建立了9種類型的補償政策。以IC卡信息系統(健坤網絡公司承建)為載體,將種植戶、村委會、鎮農辦,省、市、縣各級農業部門,農資供應商、農資店等不同主體融合于一體,破解了分散農戶補貼發放的難題。據IC卡系統統計,2017年環境友好型農資交易額1.42億元,補貼額4158萬元。項目實施以來,累計銷售環境友好型化肥、農藥及噴藥設備2.9億元,補貼額8498萬元。
02
創新構建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激勵機制
每年對鎮技術指導員、村技術助理考核,發放激勵補貼,充分調動村鎮技術人員積極性,有效解決了技術推廣“最后一公里”問題。項目累計發放鎮村激勵資金673萬元。
03
構建了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監測評估機制
項目分七個領域,對200多個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指標進行全程監測,建立了完善的項目資金運行監管制度,全方位監控項目進程和實施效果。
創新模式成效顯著
創新構建了南方保護性耕作和高床生態養殖新模式。保護性耕作試點10個,面積1.3萬畝,實現全程機械化。
臺山水稻免耕同步精準施肥機插秧、少耕同步精準施肥機插秧分別增產11.5%、16.3%,增收350.27元、376.2元,農藥、化肥施用強度分別減少10%、15%;
博羅少耕同步施肥旱撒播(菜-稻-菜)增產52.4%,增收1072元。
玉米保護性耕作試點探索出“蔬菜-玉米-油菜”“玉米-玉米”的耕作模式,龍川淺耕機械播種、惠城免耕移栽玉米分別畝增收168.4、284.8元。
四家高床養殖試點運行良好,基本實現無污水、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據監測,高床養殖試點減污減排效果達90%以上。
減排治污效果突出
第三方機構監測,2017年項目農戶比非項目農戶平均每畝減施化肥24.5公斤,減幅34.8%;減施農藥1-2次,減幅20%以上;使用高效低毒農藥和生物農藥的受訪農戶占比99%以上,使用配方肥、控釋肥比例82%以上;84.5%的受訪農戶完全停用傳統農藥及化肥而單純應用本項目推廣的農藥和配方肥技術。
據統計,2017年項目共推廣病蟲害統防統治1.7萬畝,老項目區配方肥、水稻“三控”施肥、生物農藥或高效低毒農藥、高效電動噴霧器比例分別達92%、66%、92%、67%;新項目區四項指標分別達77%、56%、81%、65%。
已竣工的牲畜廢物治理系統運行良好,COD、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消減明顯。據統計,2017年,項目區減施農藥244噸,減施化肥5090噸,養殖業減排COD 5241噸,減排氨氮662.48噸。項目實施以來,累計減施農藥791噸,減施化肥7200噸,養殖業減排COD 7504噸,減排氨氮1016.16噸。
健坤水肥一體化灌溉在減少農業面源污染過程中有著重要的貢獻。水肥精準灌溉到作物根部,減少水資源、肥料浪費;從而減少土壤板結,減少雜草滋生,減少農藥使用;據農業大數據統計顯示,使用水肥一體化精準灌溉,農作物普遍增產15~50%,同時降低灌溉勞動強度,實現成本降低、收益增加的現代種植模式。
水肥一體化普遍用于果園、大棚、蔬菜大田等農業種植
據統計,世行項目試點地區81%的農戶認為農村生活環境得到改善,96.8%的農戶自覺把農藥包裝廢棄物交回指定農資店或其它回收點。
人才隊伍不斷壯大
省、市、縣項目管理人員隊伍不斷壯大,培養了一大批懂業務、愛農業、愛環保、愛農村、愛農民的農業面源污染治理人才。
對全省270多名項目管理人員實施輪訓、考核,持證上崗。組織開展國內游學、國內外培訓等多種形式全面提升項目管理人員業務能力水平。
建立1100多人的省、市、縣、鎮、村五級專家技術隊伍,省級專家掛縣、市級專家掛鎮、縣級專家掛村、鎮級技術指導員掛村、村級技術助理掛戶制度。50多名省級專家廣泛參與國內、國際可持續農業技術交流和學術研討,全程參與實施方案制定、指導、培訓、審核、驗收、考核等工作,組建173名鎮技術指導員、725名村技術助理為骨干的基層技術隊伍,特別是村技術助理親自種田、親自示范、親自培訓,在田間地頭廣泛開展技術指導,確保項目技術規程落實到戶到田,確保項目化肥農藥減少而產量增加。
項目培養的管理和技術人才是推進廣東省農業綠色發展的寶貴財富。
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項目引起了廣大農戶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農業部在廣東召開全國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現場會。
中央電視臺《朝聞天下》、CCTV-13《新聞直播間》、CCTV-12《熱線12》、廣東衛視《廣東新聞聯播》聚焦廣東面源污染治理成果,新華社專題報道項目高床養殖,農民日報全面報道,南方日報整版全面報道,南方農村報派出多名記者跟蹤報道項目實施情況。自項目實施以來,電視報道累計23次,報刊報道40篇,網絡報道近200條。
農民參與項目的熱情高漲。
信息來源:廣東農業、廣東省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項目管理辦公室
歡迎關注:健坤智慧農業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