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在烏魯木齊市就“鹽堿水資源漁業綜合利用”組織有關專家開展學術研討。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長劉艷,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院長張顯良、副院長劉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水產局局長古力努·阿不都熱扎克以及來自有關科研、教學、推廣單位從事鹽堿水域漁業利用工作的代表共30人參加了 此次研討。
研討會指出,鹽堿水資源漁業開發是農業“非耕地”有效利用的重要途徑和方式,對改善環境和解決農業生產具有重要意義。鹽堿地(水)改良是一個系統性的工作,應集成單項技術,吸收國內外優勢科研單位在基礎研究方面的成果,提出整體實施建議。鹽堿水域漁業資源開發利用不僅有利于拓展漁業空間,促進農 業增產增收,還對鹽堿荒地復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符合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需求。
我國有6.9億畝的鹽堿水域,廣泛分布于新疆、河北、甘肅等地,大多人畜無法飲用、農業無法利用,絕大部分長期處于閑置狀態。對于鹽堿水資源的研究和開發一直是各國科研人員關注的熱點。中國水科院長期以來致力于我國鹽堿水資源的漁業開發利用研究,經過多年努力,探索形成了系列化鹽堿水質改良技 術,建立了適合不同地區的鹽堿水養殖配套技術,在河北滄州等地形成了規模化鹽堿地水產養殖,推廣面積約20萬畝,使鹽堿水養殖成為貧困地區一個新的經濟增 長點。同時,中國水科院在耐鹽堿魚類的引進、育種和全人工繁殖,池塘生態調控裝備以及池塘標準化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上海海洋大學、河北省水產技術推廣站、新疆水產科學研究所等單位在耐鹽羅非魚新品種吉麗羅非魚選育與推廣,鹽堿池塘精養高產、高鹽堿區域規模化生態種養模式,鹽堿水域資源調查、耐鹽堿土著 魚類人工繁殖等領域近年均取得了可喜的進展。
此次研討深入剖析了鹽堿水漁業開發利用進程中存在的關鍵問題,探討了如何有序、合理地進行鹽堿水資源的漁業開發利用,對今后促進鹽堿水漁業資源可持續發展,有效拓展漁業空間具有重要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