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21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主辦的首屆中國農業展望大會在北京召開。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在會上強調,展望未來農業發展形勢,很重要的是對未來糧食安全形勢要有科學的預判。新形勢下,我們必須正確認識和把握“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這對認清未來我國農業發展的走勢意義重大。
陳曉華指出,雖然我國糧食生產實現了“十連增”,但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挑戰與日俱增,集中體現在不斷加劇的資源環境約束與日益增長的農產品需求之間的矛盾,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保證能力與人民群眾日益提高的消費期望、農業比較效益與農民增收的訴求、農業科技水平與現代農業轉型升級的要求、農業勞動力結構性短缺與現代化生產經營的需要等四個方面不相適應,糧食問題不能輕言過關,糧食“十連增”后更需防止出現大的滑坡。
陳曉華認為,我們要正確認識和把握新形勢下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內涵。“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是新形勢下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完整的表述,其核心是要堅持立足國內,實現糧食基本自給的方針不動搖;底線是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戰略支點在于確保產能,強化科技支撐;戰略的創新點就是要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陳曉華強調,正確實施新形勢下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關鍵是要筑牢糧食生產的強大支柱。一是要嚴防死守18億畝耕地紅線。不僅要守住數量,更要守住質量。二是要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勞動過程機械化、生產經營信息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也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必要手段。三是要完善農業生產扶持政策體系。不斷完善農業補貼制度,繼續擴大總量,探索形成農業補貼與糧食生產掛鉤機制,同時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和新型經營主體。四是堅持“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統籌。科學規劃農業發展的優先順序,盡早謀劃重要農產品貿易戰略,抓緊實施農產品消費引導行動。
據悉,共有來自國內外的400多名專家學者參加此次大會。大會的召開,標志著中國特色農業信息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