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部和國土資源部17日聯合發布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
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環境保護部會同國土資源部開展了首次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調查的范圍是除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以外的陸地國土,調查點位覆蓋全部耕地,部分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建設用地,實際調查面積約630萬平方公里。土壤污染影響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危害人居環境安全。威脅生態環境安全。
針對目前土壤污染現狀,國家將采取五大措施加強土壤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制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加快推進土壤環境保護立法進程;進一步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工作;實施土壤修復工程;加強土壤環境監管。
調查結果
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堪憂
調查結果顯示,全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部分地區土壤污染較重,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堪憂,工礦業廢棄地土壤環境問題突出。全國土壤總的點位超標率為16.1%,其中輕微、輕度、中度和重度污染點位比例分別為11.2%、2.3%、1.5%和1.1%。
從土地利用類型看,耕地、林地、草地土壤點位超標率分別為19.4%、10.0%、10.4%。
從污染類型看,以無機型為主,有機型次之,復合型污染比重較小,無機污染物超標點位數占全部超標點位的82.8%。
從污染物超標情況看,鎘、汞、砷、銅、鉛、鉻、鋅、鎳8種無機污染物點位超標率分別為7.0%、1.6%、2.7%、2.1%、1.5%、1.1%、0.9%、4.8%;六六六、滴滴涕、多環芳烴3類有機污染物點位超標率分別為0.5%、1.9%、1.4%。
主要原因
工礦企業排放“三廢”是污染主因
環保部和國土資源部等相關負責人接受新華社專訪時稱,我國土壤污染是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長期累積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
首先,工礦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排放的廢氣、廢水、廢渣是造成其周邊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尾礦渣、危險廢物等各類固體廢物堆放等,導致其周邊土壤污染。汽車尾氣排放導致交通干線兩側土壤鉛、鋅等重金屬和多環芳烴污染。
其次,農業生產活動是造成耕地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污水灌溉,化肥、農藥、農膜等農業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和畜禽養殖等,導致耕地土壤污染。
另外,自然背景值高是一些區域和流域土壤重金屬超標的原因。
權威聲音
土壤污染 農產品質量告急
近年來,作為百姓“米袋子”“菜籃子”的耕地土壤正在承受越來越多的污染,以致一些地方農產品質量告急,“鎘大米”“毒蔬菜”事件屢現報端。
從污染分布情況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東北老工業基地等部分區域土壤污染問題較為突出,而這些地區正是我國主要的糧食產區。
專家分析認為,糧食重金屬超標主要有幾個原因:土壤中鎘等重金屬本底值高;我國有色金屬傳統的開采地區迄今已有上百年的開采歷史,長期的礦山開采、金屬冶煉和含重金屬的工業廢水、廢渣排放造成了土壤污染,從而導致糧食重金屬超標;由于氣候變化、環境污染導致酸雨增加,土壤酸化,在酸性增強的條件下,土壤中的鎘等重金屬活性也隨之增強,更易被水稻等作物吸收;有的地區種植的一些水稻品種,由于生物體的自然適應性,本身具有較高的鎘的富集特性。
與水體和大氣污染相比,土壤污染具有隱蔽性、滯后性和難可逆性。由于重金屬難以降解,導致重金屬對土壤的污染基本上是一個不可完全逆轉的過程。土壤污染一旦發生,僅僅依靠切斷污染源的方法很難恢復。總體來說,治理土壤污染的成本高、周期長、難度大。
專家表示,土壤修復就是通過物理、化學和生物的方法轉移、吸收、降解和轉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濃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將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轉化為無害的物質。但由于土壤污染的復雜性,靠單一方法難以修復土壤污染,需要采用多種技術,一般需要大量的資金和較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