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以來,全省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加大力度,強化措施,合力推進糧食穩定增產行動,為實現糧食“四連增”奠定了堅實基礎。今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一年,促進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為實現“扎實開局”的目標奠定基礎,意義重大。在糧食連年增產的高基數、高起點上,繼續保持穩定發展的難度更大、任務更重。中央提出,今年繼續開展糧食穩定增產行動,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匯集各方面力量,全力促進糧食生產繼續穩定增產。結合我省實際,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
(一)總體要求。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今年中央1號文件精神,以確保糧食安全為核心,堅持把發展糧食生產作為“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堅定促進糧食穩定發展的目標不動搖,堅定信心、攻堅克難,加大力度、強化措施,明確任務、狠抓落實,進一步鞏固各地各部門協調配合、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有利局面,全力以赴促進糧食穩定增產。
(二)目標任務。狠抓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落實,層層分解糧食生產任務,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提高糧食單產,確保全省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3750萬畝、總產量達到1313萬噸以上,努力爭取糧食再獲豐收。
——力爭水稻生產穩定增產。穩定水稻種植面積,大力推廣優良品種和先進適用技術。加快超級稻等高產優質新品種推廣步伐,大力推進集中育秧、拋秧、機插秧和專業化統防統治,組裝集成高產配套技術,開展糧食高產創建和水稻增產模式攻關,致力提高單產,力爭水稻單產達到390公斤。
——大力發展旱糧生產。充分利用我省氣候資源和冬閑田優勢,大力發展冬季糧食生產。因地制宜擴大馬鈴薯、番薯、甜玉米等旱糧作物面積,增加糧食總產。大力推廣標準化生產、地膜和稻草覆蓋、育苗移栽、農田節水等先進應用技術,努力提高單產水平。
二、重點工作及重大措施
(一)強化糧食生產目標責任落實。進一步強化行政措施,落實目標責任。省政府對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實行糧食工作考評,分解下達全省糧食播種面積3750萬畝、總產量1313萬噸的糧食生產考評任務,促進各級政府重農抓糧,確保全省糧食生產目標任務的實現。嚴格耕地保護,逐級簽訂責任書,認真開展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履行情況考核,切實穩定耕地和基本農田面積。
(二)切實抓好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落實。今年中央和省繼續加大對糧食和農業生產支持力度,要堅決迅速、不折不扣地落實好中央的各項政策,調動地方政府重農抓糧、農技人員科技興糧、農民務農種糧的積極性。完善種糧直補、農資綜合補貼等政策,繼續落實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落實好農業防災減災穩產增產關鍵技術補助政策,加大對高產創建、測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機質提升、病蟲害防治和旱作節水農業等項目的監管力度,進一步完善良種補貼項目操作管理實施辦法,鼓勵和引導良種補貼與良種推廣掛鉤。
(三)大力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力度推進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今年在加快組織全省468萬畝在建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的同時,新建高標準基本農田400萬畝,力爭“十二五”期間全省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1510萬畝以上。繼續實施《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加強產糧大縣糧食生產基礎設施建設和國家高標準基本農田示范縣等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建設一批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全面提高農田抗災能力和生產能力。繼續開展農田水利萬宗工程建設,改善農業水利基礎條件,提高農業用水效率。加大力度推進“沃土工程”,加快耕地質量建設,努力提高耕地產出率。完善全省農作物重大病蟲監測預警數字化平臺,逐步實現病蟲信息數字化管理,提高監測預警信息化水平。加快農機研發和配套技術研究,穩步增加農機裝備數量,用機械化、信息化改造傳統農業,促進農機、農藝、信息的深度融合,實現農機智能化、農藝精準化、生產機械化。
(四)深入推進糧食高產創建。擴大高產創建規模,突出抓好國家196個糧食高產創建萬畝示范片的建設,深入推進1個整縣、9個整鄉(鎮)的整建制試點。省政府鄧海光副省長親自在臺山市掛辦萬畝水稻高產示范片,帶動全省高產創建工作的開展。不斷創新發展機制,選擇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與高產創建示范片對接試點,逐步實現1個萬畝示范片至少有1個專業合作社。組織開展糧食增產模式攻關,集成推廣區域性、標準化高產高效模式,進一步提高糧食生產科技水平。
(五)著力提升科技服務水平。在糧食生產關鍵農時季節,組織專家和農技人員制定分季節、分作物技術指導意見,因時、因地、因苗加強分類指導。不斷創新服務方式和手段,積極推行技物結合、技術承包、全程托管服務,促進農業先進適用技術到田到戶。發展農業信息服務,重點開發信息采集、精準作業、農村遠程數字化和可視化、氣象預測預報、災害預警等技術。
(六)扎實推進科學防災減災。加強低溫、干旱、洪澇、病蟲害等災害監測預警,提早制定預案,適時啟動應急響應,提高關鍵技術到位率。大力推進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重點扶持統防統治骨干組織。開展“百縣千鄉”氣象為農服務示范區建設。加快推進農村氣象信息服務和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體系與能力建設,提高農業氣象服務和農村氣象災害防御水平。
(七)不斷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在堅持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的基礎上,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引導土地承包經營權向種養能手、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等集中,發展多種形式的規模經營主體,探索建立工商企業租賃農戶承包耕地準入制度。加大對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扶持力度,培育新型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提高生產的組織化程度和經營效益。積極引導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開展機種機收、病蟲害統防統治、農田灌排等生產服務,提升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
(八)切實保障農資供應。加強化肥、農藥、柴油、種子等農資的儲備、供需和價格監測,及時發布信息,加強調劑調運,保持農資市場和價格基本穩定,滿足生產需求。繼續深入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整治行動和種子打假護權行動、農藥市場監管與法制建設年活動,強化源頭治理和全程監管,凈化農資市場,確保農民用上放心農資。開展種子執法年活動,強化種子質量檢測,確保種子質量安全。搞好晚稻種子的余缺調劑,保證生產用種需要。
三、組織保障和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省政府明確要求,省農業廳會同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國土資源廳、水利廳、統計局、糧食局、氣象局等部門,具體組織實施糧食穩定增產行動。地方各級政府也要相應加強糧食穩定增產行動的組織領導,各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切實推動增產行動重大政策、重點工作、關鍵措施落實。
(二)加強督導檢查。繼續加強和完善糧食生產工作督導制度,明確糧食生產各個環節的工作重點與督導內容。創新督導方式,使督導工作與調查研究重大問題、解決生產突出困難和重大技術推廣相結合,努力提高督導效果。農業廳將繼續會同有關部門開展聯合督導,深入糧食主產區生產一線檢查指導,搶抓關鍵農時,落實關鍵技術,協助地方解決糧食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市、縣也要建立相應的督導檢查制度。
(三)加強宣傳引導。省媒體與地方媒體聯動、廣播與視頻結合、報紙與網絡呼應,在重要農時季節和抗災救災的關鍵時節,大力宣傳各地抓糧食生產和抗災救災的好經驗、好做法、好典型,為糧食穩定增產行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充分利用消息、綜述、評論、圖片等形式,大篇幅報道各地涌現的新型糧食生產主體、糧食生產先進個人,形成集中立體宣傳聲勢,調動地方重農抓糧和農民務農種糧的積極性。
摘自廣東省農業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