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日報訊: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經過多年建設,目前廣東省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省、市、縣各級農業信息平臺建設初具規模,形成多系統、寬領域的農業信息網站群,農業信息服務網絡逐步向基層延伸。廣東省涉農網站數量超過1500個,農業信息網覆蓋了21個地市,并開通了廣東農產品交易網、廣東鄉村網、廣東省名牌產品(農業類)網等服務平臺。“12316三農熱線”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在18個地市開通應用,已受理咨詢服務累計超過19萬次。
近年來廣東省農業信息化建設工作雖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與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全面快速發展的需求、特別是與農業現代化的要求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農業信息化面臨機遇與挑戰,在當前農產品數量和質量安全保障壓力增大、農業生態環境亟待改善的條件下,凸顯了農業信息化已不能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
一是農業信息化發展滯后于產業發展。目前廣東農業正向高產、高效、優質、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升級轉型,但農業信息化總體發展滯后于產業發展,對產業整體競爭力的提升支撐不足,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經營上的推廣應用不多,農業信息數據共享缺乏機制、政策和標準,對農業生產經營電子政務管理等缺乏共享對接的統一支撐和數據平臺,導致農業信息服務出現信息重疊、信息滯后、信息差異、難以共享等問題,影響農業信息化推廣和管理工作的開展。
二是農業信息化投入嚴重不足。各級政府農業部門缺乏發展農業信息化的專項資金與工作經費。
三是農業信息監測和預警能力薄弱。廣東省農業信息監測、預警建設與當前農產品供需多變、市場價格波動和安全問題頻發的現狀相比明顯滯后,迫切需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升農業預警、監測、監管和服務能力,穩定農產品供應,保障民生,為農業主管部門決策、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四是缺乏扶持政策。農業農村信息化是一項惠及億萬農民的公益性事業,必須有各項政策扶持,營造良好的政策和法治環境。我國目前仍沒有針對農業信息化的政策法規,各地缺乏面向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及農民的各種優惠政策,難以調動積極性,導致各地發展農業農村信息化的動力不足。
五是機制不完善。農業信息化在資金投入、資源管理、協同推進等方面存在重復建設,條塊分割,職能交叉,各自為政的問題,亟需建立健全統籌協調的工作機制。
未來五年,要力爭使廣東省農業信息化建設取得明顯進展,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進一步夯實,信息化與現代農業融合初見成效,省、市、縣、鎮、村五級農業信息服務體系更加健全,農業信息化運行機制逐步完善,基本完成農業信息化從起步階段向快速推進階段的過渡,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保障措施:
一是加強領導,狠抓落實。把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作為“三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政府是推進農業信息化的主導力量,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要成立專門的農業信息化建設工作機構,充分發揮決策協調作用,從政策規劃、項目安排、資金支持、人才培養等多個環節提供保障,營造發展農業信息化的良好環境,以“金農工程”為依托,積極推進農業信息化組織體系建設,進一步建立健全農業信息服務體系。
二是建立財政專項資金,統籌推進農業信息化。要完善農業信息化資金投入機制,走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資源整合的道路,建議省財政設立農業信息化專項資金,用于實施農業信息化示范工程、農產品信息發布、預警和扶持各地農業信息化建設等工作。積極引導地方財政增加對農業信息化的投入,帶動、吸引社會資金進入農業信息化領域,不斷探索和完善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長效投入機制,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農業信息化建設,形成多方參與,協調推進的投入格局。
三是開展農業信息化示范工程建設。重點建設一批農業信息化示范工程,包括“金農工程”、“菜籃子”基地、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農產品質量溯源系統示范工程、“三品一標”信息系統示范工程、種植業生產信息示范工程、養殖業生產信息化示范工程、農業經營信息化示范工程、農民專業合作社信息示范工程,通過示范工程建設,示范推廣,全面推進農業信息化進程。
四是在全省建立一批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要結合農業部建設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的要求,在我省建設一批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樹立在生產、經營、政務、服務創新、技術創新以及整體推進方面的典型,以點帶面,全面提高我省農業信息化水平。